一、必須要懂的屏幕參數(shù)
接口
這個接口是顯示屏連主機這根線的接口。
你自己的顯示屏要用什么接口,你總得有數(shù)吧?
等下你DIY的顯示屏接口是DVI的,你顯卡上只有HDMI和DP接口。
這擱誰,誰不迷糊?
雖然轉(zhuǎn)接口可以解決,但轉(zhuǎn)換是會有一定損耗的,這里就不提了。
現(xiàn)在的顯卡和新顯示屏,基本都是HDMI起步,DP算主流。
但是同為HDMI,也分版本,HDMI 1.0是不支持高刷的,起碼得2.0,.好是2.1。
DP也是一樣,DP1.4是.好的,能夠支持到4K144,要是實在覺得這個口有點貴,DP1.2也是可以的。
至于老電腦,老顯卡,還用著VGA和DVI接口的小伙伴,就建議不要折騰了,沒啥子用
另外還有Type-C接口的顯示屏,這個目前數(shù)量還太少,就不作為多做介紹了,主要是支持這個接口的驅(qū)動板不多。
尺寸
就是顯示屏的大小。
一般平板的尺寸是6-10寸,筆記本的屏幕是12-17寸,臺式電腦的是21-38寸。
筆記本常用的尺寸是13.3寸、15.6寸、17寸。
臺式機電腦的常用尺寸是21寸、23.8寸、27寸。
你照這幾個尺寸找,會比較符合主流的使用習慣。
分辨率
分辨率就是像素點的多少。
直接影響畫面的細膩程度。
幾個典型值:
1080P就是1920x1080,也有人喜歡叫1K屏,無所謂了,一個稱呼罷了,東西還是那個東西。
2K就是2560x1440,有人又喜歡叫1.5K,這批人是不是一天天吃飽了沒事干呢?
4K是3840x2160,有些商家會喜歡講準4K,whatever。
這三個分辨率的液晶屏種類是.多的,上面提到的那幾個尺寸里,這三個分辨率的數(shù)量能占總數(shù)的90%。
數(shù)量多,選擇就多,選擇多內(nèi)卷就比較厲害,東西就會比較成熟,比較便宜。
懂吧?
刷新率
就是顯示屏每秒刷新多少次畫面,通常越高越好。
一般是60提升到144Hz,體驗會獲得.大滿足。
再往上144提到240,幾乎沒什么感覺。
240提到500,錢翻了一倍,但刷新頻率早已經(jīng)超出人類感知范圍一大截了。
所以144Hz是.優(yōu)選擇,當然也看用途,設計者不需要這么高的幀數(shù)。
顯示屏的刷新率和游戲幀數(shù)不一樣的地方在于,如果顯示器是144的,游戲只有60幀,那顯示器顯示效果則是兩三幀都顯示同一個畫面來匹配游戲,免得出現(xiàn)畫面撕裂。
反過來就無所謂。
屏幕材質(zhì)
這是顯示屏的重中之重,老咆需要詳細說明。
如果真要DIY顯示屏,這段需要上點心。
一般人會跟你說什么OLED或者LCD,你自己去了解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他們在說VA、IPS、TN。
看原理好像他們說的不是同一個東西,但好像都叫屏幕材質(zhì)。
這里面屏幕材質(zhì)真正說的是OLED和LCD,這是兩種實現(xiàn)顯像的技術。
OLED是自發(fā)光顯像,LCD是通過背光穿透液晶層來顯像。
目前OLED這邊做得.好的是三星,藍星..,沒有之一,說OLED你們可能聽著懵,但是說AMOLED你們可能就有印象了,都是..手機屏幕用的技術。
至于LCD,它下面就有VA、IPS、TN三種主要的表現(xiàn)形式。
一般我們管它叫面板,你也可以叫面板材質(zhì),無所謂,反正關系是這么個關系。
這三種面板有什么不一樣?
區(qū)別在于加工的時候液晶分子的排列分子不一樣。
TN:加壓時,液晶分子是扭曲排列的。
VA:加壓時,液晶分子斜著排列的。
IPS:加壓時,液晶分子平著排列的。
他們之間也有改進版本,比如說VA的改進版本,有CPA、MVA、PVA。
IPS的改進版本有PLS,S-IPS,AH-IPS。
可能有些人已經(jīng)開始亂了。
再回憶一下屏幕材質(zhì)是什么來著?
忘了?
別DIY了,回家種田...哦不是,老老實實買成品吧。
是不是有點氣?那你咬牙繼續(xù)看下去。
老咆我要開始講這幾個屏幕材質(zhì)的表現(xiàn)區(qū)別了。
OLED色彩鮮艷,成像清晰,方方面面都能打,但是貴,而且有點傷眼,因為是燈珠直射。
筆記本的OLED 15.6寸 2K 分辨率隨便賣四五百塊,4K的八九百,而且來源少,幾乎都是廠子里漏出來的貨,賣家少,它價格就貴,有興趣可以去找找資料,這里就不多提了。
LCD的TN屏,是比較早期的產(chǎn)品,后面雖然有所改進,但是硬傷依然無法克服。
整體表現(xiàn)是畫面比較泛白,而且可視角度小,你從側(cè)面看它是黑的,而且亮度低,長期用眼睛容易疲勞,這類屏幕在300-600的成品顯示屏中非常常見,但是液晶屏也就百來塊錢,很便宜。
VA屏的優(yōu)點是對比度高,這樣能讓黑的更黑,白的更白,暗部會呈現(xiàn)更多細節(jié),對電影黨和游戲風景黨是很不錯的選擇,而且VA還是柔性屏幕,市面上的通常都做成曲面屏,這樣能夠增加游戲沉浸感,缺點是響應速度比較高,在高動態(tài)的游戲里容易產(chǎn)生拖影
IPS屏..的缺點是漏光,這是它液晶分子排列方式存在的通病,幾乎不可能避免,只能隨著工藝進步而改善,除此之外別無缺點。
論色彩,LCD里它表現(xiàn).優(yōu),論響應速度,它的灰階甚至能縮進1ms,論可視角度,它幾乎能達到170度的觀察角度,無論是玩游戲還是搞設計,它都是.優(yōu)選擇。
IPS是硬屏,市面上很少能做成曲面的,即便做了,那價格估計也能頂普通消費者一臺主機的價格了,所以IPS屏一般都是直面屏。
說完四種主流屏幕的優(yōu)劣,接下來要講講它們的市場分布了,這一段看完,你們在挑選屏幕的時候,.起碼可以做到心里有數(shù)手不慌。
OLED屏,.便宜的可以到兩位數(shù),一般是路邊的廣告牌用的那種,.貴的可以到五十多個W,比如王思聰買的那臺顯示屏。
一般能做顯示屏的OLED屏,比LCD那三種都要貴不少,貴50%-500%都有可能,要挑OLED的話,可能真要下點功夫去研究研究,就算是我要展開來講,沒有5000字也很難闡述得清楚這個東西。
其中包括microLED以及開始下沉中低端顯示屏的miniLED,都是體驗非常牛批的尖貨兒,你去買成品可能得三千幾,但是自己買回來組裝可能花不到兩千,難度在于購買渠道太少,而且液晶屏可能買得著,驅(qū)動板可不一定搞得著。
這里就不展開講了,有機會在正式篇DIY顯示屏里說一下。
LCD屏下的TN屏,現(xiàn)在一般那些設備儀器上還在用這種屏幕,顯示屏方面一些老款還有在使用,價格很便宜,幾十塊到百來塊就能搞一塊。
老咆建議拿來當副屏,當主屏有點不配。
VA屏現(xiàn)在多用在兩三千塊的筆記本以及低端入門的顯示屏上,就是那種三百多四百塊公司采購買的顯示器,當然他們采購花的是不是三四百就不一定了哈哈哈哈。
這類屏高端的能到兩千多塊,比如螞蟻電競那款4K100Hz的顯示屏,用的就是VA屏,這點也超乎我的意料之外,但是這種素質(zhì)的液晶屏單買屏幕的話其實蠻便宜的,六七百塊加上兩三百的驅(qū)動板,就能組個4K100Hz的屏幕。
是不是很爽?
IPS是現(xiàn)在電競屏幕的主流,這個留到DIY顯示屏正篇里再說。